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一)内容介绍
本虚拟仿真实验分为3个模块,模块1,燃料棒后处理流程;模块2,铀回收工艺流程;模块3,铀回收工艺方案优化。
模块1,燃料棒后处理流程
模块2,铀回收工艺流程
模块3,铀回收工艺方案优化
(二)实验的特色和亮点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核能作为绿色、 经济、安全的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
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铀资源充分利用和核废物最少化两大主要问题随着核电的快速发展,核燃料保障供应体系、乏燃料后处理等问题也将逐步显现。
乏燃料后处理是充分利用铀资源,保障核能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乏燃料后处理,不仅显著减少放射性废物体积和毒性,而且可回收利用铀和钚,大大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对解决我国铀资源供应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反应堆技术的进步和核能经济性要求的提高,核燃料燃耗进一步提高,比放射性将更强,释热率更高,裂变产物含量增多,使得水法后处理过程中存在溶剂辐解严重、不溶残渣增多、萃取时易出现三相等诸多问题,使以溶剂萃取为基础的水法后处理技术难以胜任而不得不转向干法后处理。
干法后处理具有较高的辐照稳定性、不引入中子慢化剂、工艺流程较短,设备紧凑,适应性更高、且处理对象更广等优点使其成为未来先进燃料循环有前景的技术。目前,对氧化物乏燃料的处理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工作:(1)高温氧化挥发;(2)卤化及熔盐中的溶解;(3)熔盐中UO2电沉积。
通过该项目实现如下目的:
(1)能够进行核燃料后处理过程中危险性分析、识别风险危害,并对潜在危险提出防护方案。
(2)掌握乏燃料干法后处理回收二氧化铀的工艺流程,能够完整的进行物料衡算。
(3)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整,分析产物的影响,设定最佳的工艺条件。
(4)能够拟定优化工艺方案,实现热集成降低能耗及优化工艺路线提高的物料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