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造价值、存在造就未来
(一)内容介绍
本虚拟仿真实验分为6个模块,模块1,植物生长用光能转换材料的复配;模块二,共沉淀法制备绿转红荧光粉(碳热还原,箱式炉);模块3,固相法制备紫转蓝荧光粉(管式炉);模块4,固相法制备紫转红荧光粉(箱式炉);模块5,荧光粉性能表征;模块6,多层复合荧光薄膜的制备及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模块1,植物生长用光能转换材料的复配
(1)荧光粉设计
(2)配方设计
模块2,共沉淀法制备绿转红荧光粉(碳热还原,箱式炉)
(1)准备钙铕混合溶液
(2)准备沉淀剂
(3)沉淀反应合成前驱体
(4)碳热还原法烧结制备荧光粉
模块3,固相法制备紫转蓝荧光粉(管式炉)
(1)试剂的选择与用量计算
(2)样品制备
模块4,固相法制备紫转红荧光粉(箱式炉)
(1)根据分子式化学计量比计算所需原料
(2)样品制备
模块5,荧光粉性能表征
(1)XRD表征
(2)发光性质测试-荧光光谱仪
(3)发光性质测试-紫外灯
模块6,多层复合荧光薄膜的制备及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1)多层复合荧光薄膜的制备
(2)荧光薄膜用做塑料大棚,对比作物生长差异
(二)实验的特色和亮点
本实验包含光能转换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复合荧光薄膜的制备和植物生长应用三大模块,实验内容综合性强,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该实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不同植物生长对太阳光需求的差异,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制备多种光能转换材料,在制备过程中涉及长时间高温反应、氢气发生器、多种表征手段,在有限的教学设施及时长内难以完成;将所制备出的光能转换材料制备成复合膜涉及聚合物加工成型工艺,需要专用的大型设备和特定的场地,现有实验室条件无法满足实地教学;植物生长周期长达数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本项目克服了以上困难,打破了传统实检对空间、时间的限制,保证实验开展的安全性,降低了实验成本,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实验室,极大的方便了学生的实践,扩大了学生的受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