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造价值、存在造就未来
(一)内容介绍
本虚拟仿真实验分为2个模块,模块1,荧光多孔硅纳米颗粒(L-PSiNPs)的制备;模块2,荧光多孔硅纳米探针在荧光成像中的应用。
模块1,荧光多孔硅纳米颗粒(L-PSiNPs)的制备
(1)荧光多孔硅基体材料的制备
将预处理后的硅片,在一定电流和时间的条件下,以氢氟酸进行通电刻蚀,刻蚀后的硅片进行研磨得到初步的荧光多孔硅材料。
(2)荧光多孔硅基体材料孔隙率探究
先后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对制备材料孔隙率的影响,找到单因素规律后同时改变通电时间和电流大小,进行双因素参数规律探究。
(3)荧光多孔硅基体材料球磨粒径
先后物料比、球磨转速和球磨时间对制备材料粒径的影响,找到单因素规律后同时改变三个条件,进行三因素参数规律探究。
(4)荧光多孔硅材料的修饰
将制备的多孔硅材料先后进行氨基化处理和ICG吸附,经过修饰的荧光多孔硅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靶向性,可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向。构建ICG吸附标准曲线,探究吸附ICG最佳浓度。经探究,最佳浓度为200μg/L。
(5)细胞复苏细胞培养及细胞传代培育
模块2,荧光多孔硅纳米探针在荧光成像中的应用
(1)细胞和纳米材料相互作用最佳条件探究
探究孵育时间,CCM浓度,硅材料浓度关于 ICG荧光强度的关系。
(2)活体成像
对比未经修饰的硅材料和经修饰的硅材料在活体小鼠中的成像区别。
(二)实验的特色和亮点
有毒、危险的化学试剂和药品,无法广惠本科教学。需要特定仪器才能看到的微观过程,传统的实验讲解相对抽象,难以直观看到具体现象细节,影响了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知识点的效率。针对实验特殊现象,本实验将微观的实验现象具体化,使看不见的现象变成看的见的知识;针对危险的实验操作,本实验突出了全部的实验细节。生动形象的设计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研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探究过程,实验设计过程。传统实验教学往往受器材时间地域的影响,无法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进行自由式探究。本实验依托数学模型,所有参数均可自由设置调节,还原实验探究过程和实验参数探究的设计,对引导学生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是非常有帮助的。